新闻动态
教研活动纪实一:有“备”而来,助力“课”堂
时间:2022-03-01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间的学习和交流,夯实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土木工程学院课程组开展集中备课活动。

首先,主备老师进行说课,然后围绕选材是否符合学生特点、目标的设置等进行讨论。通过互相评价,一起进步,一起提高作为教师的业务水平。最后,程怡副院长对集中备课进行点评,鼓励年轻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发挥教师传、帮、带的引领作用,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教师们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外国语与海外教育学院各教学组就新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了充分的集备。首先明确教学大纲修订方向,通过梳理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手段之间的对应关系,逐步明确课程目标以及各章节目标,进一步厘清了章节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与章节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对应达成关系;同时在课程的素质目标中适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此外,在语言技能教学方面,加强音频跟读模仿、朗读录音和词汇学习前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以词块学习为中心的词汇重点讲解,保证习得基于每个单词的最基本的一个词块或搭配。在篇章理解和写作训练方面,引入对课文或经典篇目片段的背诵,强化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悟。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如分组协作,力求熟练掌握相关业务流程和操作要点。这部分建设任务除了积极寻求真实任务对接、业师授课等途径,任课老师也谋划课程输出等。最后,教师们达成共识,不论是语言技能还是专业技能课程,都应注重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

现代音乐学院分组集体备课与研讨。键盘组主要针对如何运用现代音乐教育理念与科技手段,打磨校企合作课程《钢琴启蒙教学法》进行研讨,内容聚焦课程内容的分配梳理、创新上课模式与方法、解决只有一台教师平板,学生无法了解海伦教师APP内容而进行说课的困局;声乐组主要针对本学期歌剧《沂蒙山》的公演计划进行热烈的探讨,最终形成基本方案;器乐组主要探讨了“新民乐”的课程规划,确定上课内容、形式,为五月份学院的音乐会筹备2-3个精品节目;舞蹈组着重探讨了新学期各课程内容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理论组就学生的抬头率、创新教学模式以及一流课程建设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新媒体学院蒋湘玉院长提出:要打造以职业情景、真实项目为依托的学习平台,实施以岗位技能为导向的教学内容,积极对接产业端组织师资培养。邱爽老师对厂播模式进行重点分享,对项目调研、成本核算、投入回报等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可对相关模式进行复制,同时孵化学生团队以打造账号矩阵。杨雪韵老师带领全体教职工赴场地就对如何打造多功能直播间展开实地讨论及设计,旨在实现理论与实战相结合,以强化实战,对接产业端,提升以战代训成果为总体目标。

本次教研活动的召开,一方面为开展项目实战进阶式培养明确了目标,另一方面旨在培育师生共创的实战团队,助力学院教师完成应用型转型,共同推进应用型教育改革。

形势与政策教研组就新学期课程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备课制度三方面进行讨论:优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将学本课堂转为生本课堂;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和政治业务学习,持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持续推进“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添加删减、教后反思”的备课模式,开展“个人自备、集体互备、个人再备”的备课制度。